与纪录片相关的影视剧作品集
更多-
人生七年9
-
人生第一次
-
地球之极·侣行第七季
-
方Val
-
HD
世界残酷奇谭
《世界残酷奇谭系列》第一部《狗的生活》1963年出品,开创了一个“残酷纪录片”的先河。由Gualtiero Jacopetti,一个有煽动倾向的记者,以及他的同伴Franco Prosperi和Paolo Cavara三人共同创作的《狗的生活》,向我们展现了来自世界遥远尽头的一系列异乎寻常的,可笑的,惊悚的,彻底的,含糊的报道:为了庆祝复活节的星期五,一群意大利人在卡拉布里亚区的一个农村用玻璃切割他们自己;法国画家Yves Klein用他的“人体画笔”挥毫泼墨;新几内亚的一个女人给猪哺乳;赶时髦的纽约客在餐馆里品味昆虫……在Jacopetti的眼里,世界就是一个奇怪与可怕的地方。 《世界残酷奇谭系列》是对世界文明的一种直接的展示,让我们退回到了一个孤独的星球,没有保证书,安全指导和政治说法;不再有客观和欺骗的顾虑,导演的视点极端刺激并异于常理之外。这套影片的内容在当年颇受争议,一些挑战道德尺度乃至工作人员自己人身安全的画面,因涉及大量意识形态和社会历史观的禁区,在全球范围内被限映或禁映。但尽管如此,这个系列仍然获得了广泛的肯定,今日已经被认为是纪录片历史上的创举之作。 2005年10月,美国著名媒体娱乐公司BLUE UNDERGROUND公布了即将重新修复发行意大利著名纪录片MONDO CANE的计划。起初所有人都没有抱太大期望,毕竟先前BLUE UNDERGROUND已经将MONDO CANE这系列以三个套装的形式发行过,只不过是都只是未修复的正片,没有任何花絮。 然而当随后传出新套装将在全球限量发行10000套的消息时,人们终于按耐不住了,最终套装公布上市时,我们才发现原来这是BLUE UNDERGROUND蓄势已久的一次爆发。8DVD-9的超级套装!不仅包含了这个系列的每部影片并将它们最完整地呈现给了观众,更有全球首度发行的两个导演剪辑版和全新制作特辑《MONDO之父:影片导演访谈》,连先前日本二区发行的五碟收藏版都黯然失色(因为它终究是删节版的合集)。所有官方DVD评测网站都毫无保留得给它打出了高分,有些甚至是满分,它就是-THE MONDO CAE OLLECTION《世界残酷奇谭大全》。 这套影片的内容在当年颇受争议,不仅仅是一些挑战道德尺度乃至工作人员自己人身安全的画面,而且还有关纪录片是否失实乃至伪造场景的问题(当然时至今仍没有确凿证据),前
世界残酷奇谭
-
亚洲2024版
-
山海经奇
-
已完结
摄影师2024
国家地理即将推出的6集纪录片系列《摄影师》由奥斯卡奖和艾美奖获奖电影制作人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和金国威制作,将于2024年3月18日在国家地理频道首播,并于3月19日在Disney+和Hulu上播出。 《摄影师》将带我们踏上与世界上最非凡的视觉故事讲述者一起的旅程,将他们与当 今领先的纪录片制片人配对,进行一次令人兴奋和充满活力的国际冒险。在每一集中,都会邀请来自不同学科的摄影师,他们致力于制作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标志性图像。通过将他们当前任务的真实镜头与背景故事、档案材料和采访交织在一起,观众将更深入地了解每位摄影师的拍摄过程,他们如何在镜头后面发现自己,并知晓他们如何看待和体验世界。
摄影师2024
-
傲椒的湘菜第一季
-
神探大战 独家纪录片
-
已完结
中国海南·雨林秘境
2023年10月,中国首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两周年,为了展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践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度挖掘海南热带雨林独有的生态价值、科研价值和科普价值,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其生物多样性,在海南省林业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的专业指导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与海南广播电视总台(集团)联合出品,华纳兄弟探索集团联合制作推出了纪录片《中国海南·雨林秘境》,将于12月29日—31日,21:00—22:00在CCTV-9纪录频道播出。 纪录片共三集,采用4K制作,每集50分钟。节目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后,首部系统呈现海南热带雨林特色或标志性内涵的大型纪录片,将从雨林景观及植物、动物、人与自然等多维视角展现海南热带雨林的独特性、稀缺性、神秘性。
中国海南·雨林秘境
-
已完结
狼踪1983
《狼踪》(Never Cry Wolf)是迪士尼于1983年于美国戏院推出上映的电影,本片由生物学者 Farley Mowat 所写的书改编,是一部真人真事改拍而成的作品。 《狼踪》这部电影与其说是一部剧情电影,倒不如说是融合纪录片特质的一部特殊电影。本片的故事就是生物学者Farley Mowat 的亲身体验,当年他被派往加拿大靠近极地一带研究狼族的生态,是为了证明狼族这种动物已经严重威胁到麋鹿的生存,于是,Farley Mowat 开始了他这段毕生难得的体验,在那凶险的不毛之地,遍地都是大自然的严酷考验,但是在他不懈的努力之下,终于有了一番结果,但是却跟大家原本所预期的不一样!因为经过长期的观察,Farley Mowat 发现狼族根本没对任何族类的生存造成威胁,甚至,反而是狼族本身正面临到十分严峻的威胁,带给它们生存上威胁的不是别人,正是人类。而且不只是对于狼族,人类的种种行为已经严重破坏了此地区的生态平衡。
狼踪1983
-
HD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2013年俄罗斯拍摄的纪录片,分为两集,共86分钟。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中最伟大的战役之一。这两百余天的战役犹如人间地狱。德国第一天的空袭,就几乎将斯大林格勒夷为平地,四万苏联平民丧生。但是这并没有阻止苏联士兵保卫每一寸国土的决心,德军一次次地试图攻克一个重要战略堡垒——现在的巴甫洛夫众议院,但在苏军拼死保卫下,一次次的失败。到1943年苏军最终胜利,这次战役双方共有两百万官兵阵亡。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正片
守门人
以色列秘密安全组织“辛贝特”(Shin Bet)的6位前领导人讲述了该国1967年之后的历史,包括那些公开的和不为人知的历史。如果你认为你理解中东,那么你必须看看这部纪录片,它会让你大开眼界。 辛贝特是以色列的国家安全机构,主要负责保卫国内首脑和外国来访政客的人身安全。他们的座右铭是“看不见的盾”,在任何时候他们的成员姓名都是保密的,只有领导人的名字会被披露出来。辛贝特是一个很成功的组织,有些人对他们颇有微词,包括他们刑讯逼供的不择手段,再有就是1995年他们没能阻止对当时总统拉宾的暗杀。 在以色列历史上,曾有过十三任的首领。而在过去三十年里,只有六个人有资格统领这个机构。此前,他们从未接受过任何采访,在导演德赫-莫雷赫的镜头前,他们第一次打开了话匣。“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决定道出有关这个组织的秘密和运作方式?”从1980年任职的亚伯拉罕-沙洛姆,到2011年刚刚卸任的尤瓦尔-迪斯金,他们以充满自信和挑衅的口吻谈论了以色列的秘密行动、审讯手段和反恐措施。这些处于机构最高级别的人,深知许多政权内幕,而未来在他们眼中却是一片黯淡…… 【幕后制作】 以色列导演德赫-莫雷赫的灵感来源于2003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战争迷雾》。那时,莫雷赫刚刚制作完关于以色列前总理阿里埃勒·沙龙的电影,他意识到辛贝特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在政坛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阿米-阿亚隆是六位辛贝特首领中第一个同意接受采访的。基于这个组织的机密性,他们之前谁都没有这种采访的经验,莫雷赫准备的很多话题不是涉及机密就是太过敏感。 尽管有这些困难,莫雷赫还是惊喜于阿亚隆的积极配合态度,他不仅欣然接受访问还帮忙联系其他幸存下来的辛贝特前任领导成员:亚伯拉罕-沙洛姆、亚科夫-佩瑞、迦米-吉隆和阿维-迪西特。而第六位辛贝特首领尤瓦尔-迪斯金在接受采访时还在任期中。虽然这些人都愿意加入影片的拍摄,但在最初有些人不愿意谈论自己经历过的政治事件,比如沙洛姆便不愿意谈起自己在公交车劫持事件和处决恐怖分子中扮演的角色,尤其是随后的丑闻直接导致了他离职。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莫雷赫的沟通与鼓励,关于这一事件的访谈已经成为了电影重要的一部分。 片中主要涵盖的是1967年之后的以色列历史。辛贝特不属于军队机构,而是直接听命于国家总统,它作为以色列体制的一部分而存在,有时候它也是政客犯错误时的公共替罪羊。在1967年之后,辛贝特绝
守门人
-
无声国度
-
吉他英雄
-
一棵知道很多故事的树
-
HD
暗流涌动——中国新疆反恐挑战
继《中国新疆·反恐前沿》《幕后黑手——“东伊运”与新疆暴恐》《巍巍天山——中国新疆反恐记忆》之后,第四部涉疆反恐纪录片《暗流涌动——中国新疆反恐挑战》即将于近日推出。相比于前三部,本部纪录片将集中披露此前不为外界所知的反恐斗争案例,例如首次揭露新疆“两面人”个案事实,首次公布新疆少数民族语问题教材事件,以及首次介绍“东伊运”向中国境内传播暴恐音视频情况。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反恐问题专家李伟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国新疆在打击“两面人”,挖出“毒教材”后,反恐与去极端化的工作才得以更加顺利展开,这是最大限度的保护民众的生命权。 第四部纪录片片长约56分钟,同前三部一样采用英文配音、中英双语字幕形式,并与前三部纪录片前后呼应。值得注意的是,西方长期以来针对中国新疆反恐去极端化措施的污蔑充斥着“反恐过度”“侵犯人权”“同化少数民族”等论述,而纪录片中“两面人”案例及“新疆少数民族问题教材”事件此前很少被媒体触及,此次公开披露在更深层次上彰显了反恐去极端化工作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对西方反华势力的上述污蔑无疑是一个有力的回击。
暗流涌动——中国新疆反恐挑战
-
下一球成名2023
-
幸福无公式
-
云冈
-
耶稣,你知道
-
边境2021
-
绿色星球
-
城市真英雄2021
-
幸福继续乔纳斯兄弟巡演纪录片
-
HD
夏日细语
1981年,9岁的凯特生活在爱尔兰乡下的一个大家庭里,由于兄弟姐妹太多,她在家中一直被忽视。因为母亲马上又要生产了,凯特被临时送到远房亲戚的家里去过一个夏天。凯特意外地适应这个环境,在这里,温柔的夫妻俩让凯特学会了与自然相处,也学会了与安静的自己和解。然而,在这个安静的 家庭里,还有一个悲伤的秘密。电视纪录片出身的导演科尔姆·拜瑞德的首部大银幕剧情片即技惊四座,用强大的摄影技巧和色彩光影,润物细无声般描绘了两个迥然不同的家庭环境以及女孩从自卑胆怯到甜美恬静的变化,不着痕迹地向世人展现爱尔兰的历史和风情。荣获2022年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儿童单元评审团大奖,并成为首部入围奥斯卡奖最佳国际影片奖的爱尔兰电影。
夏日细语
-
国际空间站
-
今年二十二
-
已完结
史前公园
《史前公园》( Prehistoric Park )为英国FremantleMedia公司【与恐龙共舞】原班金制作群最新力作,由国际知名生物探险家奈吉·马文(Nigel Marven)生动主持,是一部唤醒大众智识且非常特殊的3D虚拟纪录片。本片很单纯地藉由近似一般常见于Discovery频道上的生物纪录片手法,描述生物探险家奈吉重返恐龙尚未灭绝的年代,去捕捉即将绝种的恐龙群回到现代饲养于「史前公园」当中。 《史前公园》假设时光机器已经发明完成的年代,因为想要建造一个「史前公园」饲养灭绝生物的计划,因此由生物探险家奈吉使用此装备返回过去捕获恐龙,由于采用纪录片模式,因此也有很多险象环生的意外情形发生,片中并有史前公园管理长鲍伯以及兽医苏珊细心照顾被带回史前公园照料的恐龙们,因为是从未接触过的生物,所以也有许多小差错与研究的经过呈现其中。 本片真正令人玩味的是他们到世界各地取材外拍,将场景模拟到最接近古代恐龙栖息的环境,并让运镜宛如真实的纪录片一般呈现,配合生物知识与编剧的结合,藉由奈吉、鲍伯、苏珊三人生动的演出许多小状况,让观者产生像是真的在看恐龙的纪录片错觉,如:奈吉时常因为一些意外,将不是原订计划中要带回的恐龙送到史前公园,让鲍伯来不及准备照料饲养的园区;也有因为外型较为近似现今某些生物,而让鲍伯误判古生物的照顾方式;还有带回来的长毛象,在苏珊细心治疗下,健康情形良好却一直没有进食,使得奈吉不得不返回远古去观察长毛象的生活方式来解决问题……,许多发生的小问题都可以让观众开始跟着参与他们一起思考怎样解决,并因此自然的了解了远古生物的一些相关知识,可以说是非常高明的将学问融会于影集当中!
史前公园
-
已完结
孤筏重洋
影片根据挪威著名探险家索尔·海尔达尔的真实经历改编,讲述他在1947年与五位朋友乘坐木筏漂流,穿越太平洋的传奇冒险故事。 挪威迄今投资之最(1850万美元)的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6名探险家乘坐简陋木筏横渡太平洋的故事。 《祸水》的男星帕尔·斯维尔·瓦海姆·哈根扮演挪威著名探险家索尔·海尔达尔。 1947年,索尔·海尔达尔与五位朋友一起从南美秘鲁出发,乘坐木筏历时101天和4900英里到达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创造了人类航海史上的一项奇迹。他想通过此举证明,1400年前远古时代的秘鲁人就是通过乘坐这种简陋的木筏,穿越太平洋而到达波利尼西亚定居的。海尔达尔将这段艰苦卓绝的简历写成了书,被翻译成全世界60多种语言,拍成的纪录片也获得了1952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他也被称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挪威人”。然而在故事的一开始,他的想法遭到了所有人的嘲笑。 幕后制作 《孤筏重洋》由挪威与英国、丹麦合拍,英方制片人是同贝托鲁奇合作过《偷香》、《末代皇帝》的Jeremy Thomas,他也是近期文德斯的《皮娜》、柯南伯格的《危险方法》等国际大制作的制片人。《孤筏重洋》将由乔阿吉姆·罗恩尼与艾斯彭·山德伯格指导,他们2008年在挪威成功地推出了卖座的战争爱情片《马克思·马努斯》,并是当年该国奥斯卡外语片申报代表。 导演自述 电影关于什么? 传奇探险家海尔达尔的生平以及他在1947年乘坐简易的木筏穿越太平洋的真实故事。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关于永不放弃追逐梦想的故事。 《孤筏重洋》的灵感来源? 我们俩在挪威南部的一个小城长大,那里叫做桑德菲乔德。除了电影之外,我们从来没有别的追求,没有过其他的生活方式。但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孤筏重洋》的故事就激励我们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无论是多么遥不可及的梦想并且永不放弃。我们希望这部电影也能够激励人们去冒险。去征服马特洪峰,去古巴航行,开体验66号公路,不管是什么,总之是追寻你的梦想。 筹备过程中遇到过的最大困难? 困难有很多,一开始简直是一团乱麻。这是我们所经历过的最为复杂的电影拍摄过程,幸运的是,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了不起的人。 拍摄过程中受到谁的影响? 《大白鲨》,当然,它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之一。我们不停地从八九十年代的电影中寻找灵感。在我们看来,那些年是电影的黄金时代。 花絮 .康提基(Kon-Tiki)
孤筏重洋
-
街头安全计划
-
女人世界
-
我们的生活罕见人群
-
健康解密肠道的奥秘
-
消失的1945
-
寻古中国
-
海洋间谍
-
已完结
张博士2006
剧情介绍: 本片主人公“张博士”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他在1966年文革被迫退学后在重庆的工厂自学了17年,又在成都“四川大学外语系”旁听了17年,为的是实现他从小的理想“去俄罗斯当翻译”。这期间他靠在大学食堂打扫清洁艰难度日,住得是学校操场看台下放石灰的小屋。2002年,“四川省农业厅”开始在“四川大学外语系”选择一些学俄语的学生,以劳务输出的形式去俄罗斯做翻译。快50岁的“张博士”四处打听到消息后,开始与“四川省农业厅”联系,也想通过劳务输出去俄罗斯,并认为这是他人生唯一的出路。 在农业厅的勉强同意下,被要求“张博士”先办理“劳务输出政治审查表”以证明身份。“张博士”开始不断往返重庆和成都终于完成了表。终于可以回到重庆开始申请护照,在等护照的过程中“张博士”去了河北的一家电视台录制节目,换取了500元的劳务费,交了护照的工本费。等“张博士”拿到护照高兴的回到成都,却遭到“四川省农业厅”责怪,认为“张博士”是因为去做节目而耽误了和学生一起走的机会。“张博士”找到了他的朋友去农业厅了解、说情,又来到一家俄罗斯风格的夜总会门外的列宁像前求拜,希望能得到帮助,最后也只得到了一个继续等待的结果…… 导演带着深度的同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主人公是一个具有非同寻常性格的人---一个具有真正人性的人。 导演游刃有余的控制能力完全超越了她敏锐的判断以及惊人的导演视角。 -----------意大利罗马Tek Festival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影展及获奖: 2007年,意大利罗马Tek Festival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获最佳记录片奖。 2007年,台湾第六届城市游牧影展 2007年,围瑞士日内瓦黑色电影节 2006年,中国宋庄美术馆,栗宪庭电影基金收藏 2006年, 美国纽约的REEL CHINA DOCUMENTARY BIENNIAL 2006 2006年, 第三届中国独立纪录片影展
张博士2006
-
我在故宫六百年
-
人生一串第二季
-
北往
-
李沧东讽刺的艺术
-
旋风少女第二季纪录片
-
DVD
狂暴1963
《狂暴 La Rabbia》使用了20世纪50年代的纪录片片段和相关评论,试图回答存在主义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以不满、痛苦和恐惧为特征?这部电影分为两个完全独立的部分,这两个部分的导演,左翼的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和保守派的乔瓦尼·瓜雷希,为观众提供了对现代社会的对比分析和处方。第一部分,由帕索里尼,是一个谴责西方文化的罪行,特别是那些对殖民非洲的罪行。与此同时,它是一部关于前非洲殖民地解放和独立的编年史,把这些民族描绘成世界舞台上的新主角,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他们的“救星”,并暗示他们“无辜的残暴”将成为这个时代的新宗教。相比之下,瓜雷斯基的角色则是对西方文明的捍卫,以及用传统基督教术语表达的对人类未来的希望。
狂暴1963
-
HD
人生七年4
本部纪录片是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的纪录片系列的第四部。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 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 ,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此时,他们已经长到28岁,正处在一生中的黄金年华。有的结婚生子,有的正在打拼自己的事业。儿时的梦想正逐步转为现实的面目,漫漫人生的旅途才刚刚开始。 2012年,导演迈克尔·艾普特推出《人生七载之当我五十六》,继续忠实的记录着这些年过半百的“孩童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人生七年4
-
特鲁瓦格罗餐厅
-
HD
洛城少女二十五岁
是一部关于Jacques Demy 的《[ 洛城少女]》(Demoiselles de Rochefort,1966)的纪录片,片中混合了当初拍片的现场纪录和二十几年后Rochefort当地为影片庆生的实况。 In 1967, the phenomenally successful director of the films Lola and the groundbreaking musical Les Parapluies de Cherbourg, Jacques Demy, arrived in the little port town of Rochefort and, together with his art director, decorated the whole town in cheerful, almost surreal fashion for the filming of his next musical, Les Demoiselles de Rochefort. This enormously well-received film, packed with songs which became integral to French popular culture, put the little town of Rochefort "on the map." Twenty five years later, a lot of things have changed except for the fond memories of the people who worked on the film, and of the townspeople. In this celebratory documentary, Agnes Varda, the wife of Jacques Demy, brings some of the players and extras together back in Rochefort for some reminiscences. In keeping with the thoroughly romantic nature of the musical, she also tells the story of
洛城少女二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