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日治相关的影视剧作品集
更多-
已完结
雾锁南洋续集
《雾锁南洋》在获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功之后,立刻开拍了《雾锁南洋续集》。配合庆祝建国25周年,分成《风雨同舟》和《赤道朝阳》两个部份的《雾锁南洋续集》在1984年8月6日国庆日前三天正式启播。所谓的建国25周年,是以1959年新加坡成为自治邦为准。1959年到1984年,正好25年。《风雨同舟》从日治时期结束,英军回返新加坡那个时期说起,通过剧中人物的故事带出了新加坡五六十年代建国时期所经历过的种种过程。福利巴士大罢工、共产党问题、学生示威、居者有其屋计划、政治发展等一系列历史事件一一重现在观众眼前。在剧中,你可以看到已经是属于历史文物的倒粪车,五十年代的救火车,还有所谓的福利巴士车。剧中有两个人物是从首集的《雾》延续下来的。那就是徐琳饰演的庄晓岚(澍承佩如的孩子),以及王玉青饰演的何国瑞(文永和向云的孩子)。至于《赤道朝阳》,则从英军撤退那个时期说起,讲的是七八十年代的新加坡,牵涉到的课题包括国民服役,经济政策等。
雾锁南洋续集
-
HD
野番茄
高雄是日治時期的軍事重地,也是二二八事件中遭受嚴重軍事鎮壓的地區。本片尋訪經歷過二戰的台籍日本兵、二二八事件雄中自衛隊成員,及二二八事件受難者遺族,他們走過被噤聲的年代,恐懼及創傷如影隨形,成為一生都無法卸下的歷史馱負,鏡頭緩緩隨著他們的日常身影流動,他們從日常中撿拾記憶,還原歷經歷史劫難的生命軌跡,從被迫參戰的無奈際遇,到失去親人又背負標籤、跌宕波折的成長處境,沒有悲憤控訴,只有娓娓傾吐,讓他們重新擁有屬於自己的個體傷痕記憶。 深植在他們身體裡的記憶,也留存在時間、空間的縫隙中,本片亦靜靜凝望散落高雄各地的軍事遺址,見證著工兵的血淚與青春;當倖存者逐漸凋零,就以訴說及凝視抵抗遺忘,記憶猶如在這塊土地上努力生長的野番茄,結出強韌的生命果實,展現堅毅不拔的姿態。
野番茄
-
YMCA棒球队
-
阿不拉的三个女人
-
HD
台湾男子叶石涛
本土作家葉石濤,是台灣文學領域的重量級大師。在台灣文學發展史中,他以先行者之姿,本著「台灣主體意識」前提下,率先寫出第一本有系統的台灣文學史《台灣文學 史綱》,不僅奠定台灣文學的地位,並成為後代台灣文學研究者的領航者。 在他六十餘年孜孜不倦的書寫生涯中,葉石濤經歷日治時期,以及白色恐怖的關押經驗,政治肅殺逼他低頭以小螞蟻哲學苟活於世;但對台灣作家命運的不捨與不甘心,卻 又鞭策著他在暗室一隅不斷與命運對抗,自稱「天譴」,永不停歇地書寫台灣以及個人的命運。 本片描述作家生命軌跡的同時,亦宏觀勾勒出台籍作家百年來在坎坷中奮鬥的共同命運。此外,更邀請年輕藝術家深入了解作家的作品後,分別以舞台劇、動畫、舞蹈劇場、落語等各式藝術表現手法,與作家的文本互相激盪出跨越時代的創作火花。
台湾男子叶石涛
- 首页
- 上一页
- 1
- 下一页
-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