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苏联相关的影视剧作品集
更多-
坦克
-
已完结
第一滴血3
历经无数战火与生死考验,孔武有力的豪情勇士约翰·兰博(西尔维斯特·史泰龙 Sylvester Stallone 饰)放下手中的杀人武器,在泰国过起了平静的修行生活。这一日,特劳特曼上校(理查德·克里纳 Richard Crenna饰)突然出现在他面前。此前不久,上校受命率部队前往阿富汗,协助当地的圣战勇士反抗苏联人的入侵。虽然照片中阿富汗平民饱受外敌侵略和蹂躏的情景触目惊心,但兰博还是拒绝了上校的邀请。某晚,特劳特曼的部队在执行任务途中遭到苏联军队的伏击,其本人也不幸沦为阶下囚。得知这一消息,兰博再也无法静观其变。浴血战士重披战甲,只身闯入充满凶险的阿富汗腹地,展开一场紧张纷呈的绝命营救…… 本片获1989年金酸梅最差男主角奖。
第一滴血3
-
已完结
冷战疑云
TNT夏季新剧The Company是根据同名畅销历史小说改编的。为您讲述冷战时期的间谍故事,美国CIA特工和苏联的KGB间谍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冷战开始于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焦点事件是猪湾事件与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于1991年前苏联的解体。The Company时间跨度40年,场景跨度也很大。从大雨滂沱的柏林街道,到阳光明媚的古巴海滩,从布达佩斯的秘密颠覆活动,到莫斯科与华盛顿的高级别会晤,两个当年的超级大国在全球这个大棋盘上步步为营,小心对垒。双方都试图打破平局,占得先机。然而,他们却都不是最后的赢家,相反,他们彼此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据剧透显示,The Company的每一集故事都有变化。第一集是间谍戏,描述的是冷战早期CIA和KGB之间的猫鼠游戏。第二集是动作戏,主要聚焦的是两个大事件: 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和随后的猪湾事件。第三集是惊险戏,CIA拼命地要找出数十年来一直秘密破坏CIA行动并屡屡得手的KGB关键间谍。 The Company有超豪华的制作班底。Gladiator(《角斗士》)的制作人Ridley Scott、Man on Fire(《怒火救援》)的制作人Tony Scott、The Da Vinci Code(《达芬奇密码》)的制作人John Calley、Numb3rs(《数字追凶》)的联合制作人David W. Zucker、Into the West (《西部风云》)的联合制作人David A. Rosemont将联手打造本剧,导演是艾美奖获奖短剧Band of Brothers(《兄弟连》)的导演Mikael Salomon,剧本改编是Black Hawk Down(《黑鹰坠落》)的编剧Ken Nolan。
冷战疑云
-
克格勃无间事件
-
我的归乡路
-
已完结
冷战疑云
TNT夏季新剧The Company是根据同名畅销历史小说改编的。为您讲述冷战时期的间谍故事,美国CIA特工和苏联的KGB间谍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冷战开始于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焦点事件是猪湾事件与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于1991年前苏联的解体。The Company时间跨度40年,场景跨度也很大。从大雨滂沱的柏林街道,到阳光明媚的古巴海滩,从布达佩斯的秘密颠覆活动,到莫斯科与华盛顿的高级别会晤,两个当年的超级大国在全球这个大棋盘上步步为营,小心对垒。双方都试图打破平局,占得先机。然而,他们却都不是最后的赢家,相反,他们彼此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据剧透显示,The Company的每一集故事都有变化。第一集是间谍戏,描述的是冷战早期CIA和KGB之间的猫鼠游戏。第二集是动作戏,主要聚焦的是两个大事件: 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和随后的猪湾事件。第三集是惊险戏,CIA拼命地要找出数十年来一直秘密破坏CIA行动并屡屡得手的KGB关键间谍。 The Company有超豪华的制作班底。Gladiator(《角斗士》)的制作人Ridley Scott、Man on Fire(《怒火救援》)的制作人Tony Scott、The Da Vinci Code(《达芬奇密码》)的制作人John Calley、Numb3rs(《数字追凶》)的联合制作人David W. Zucker、Into the West (《西部风云》)的联合制作人David A. Rosemont将联手打造本剧,导演是艾美奖获奖短剧Band of Brothers(《兄弟连》)的导演Mikael Salomon,剧本改编是Black Hawk Down(《黑鹰坠落》)的编剧Ken Nolan。
冷战疑云
-
正片
列宁格勒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肆虐时期,德国纳粹入侵苏联。在经历长达4个月的攻坚战无果后,希特勒决定用饥饿和围困的方式夺取列宁格勒。纳粹围城三年,尸横遍野的列宁格勒成为一座死亡之城。 英国女记者凯特·戴维斯(米拉·索维诺 Mira Sorvino 饰)在前线采访时,与她的爱人美国记者菲利普·帕克(加布里埃尔·伯恩 Gabriel Byrne 饰)失散,被困列宁格勒。孤立无援的凯特幸得列宁格勒义勇军女警妮娜(欧嘉·苏图洛娃 Olga Sutulova 饰)的帮助与庇护。两人坚守在冰天雪地的战火之中,与饱受饥饿折磨的苏联军民一起,为生存而战。
列宁格勒
-
特工风云(国语版)
-
红蝎星
-
天狐入侵
-
间谍之桥
-
已完结
猎杀红色十月
本片根据汤姆·克兰西畅销名著改编。 1984年11月,苏联正处于戈尔巴乔夫上台前夕,也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明争暗斗的冷战高潮时期。苏联研制了一艘新型核潜艇“红十月号”,并派老练的雷米斯负责该艇的首次试航演习。此时,美国中央情报局也获取了有关“红十月”号的情报。途中,艇长雷米斯杀死了发现他隐私的专横政委并命令潜艇改变航向。他向全体官兵声称此举是要利用该艇先进的无声推进系统去通过美国海军的监视网并纵情游览美国的海岸线。一个苏联高级将领秘密挟带一艘超级军用潜艇“红月十月号”,究竟是想投奔美国,还是制造一场核战争?苏联国防部大为震动,遣派军队追捕,美国中央情报局亦派出精英部队拦截,一场联系美苏两国军事平衡的追击行动由此展开。
猎杀红色十月
-
HD
给我一个爸
1988年的布拉格,大提琴手路卡(Zdenek Sverák 饰)丢掉了乐团的工作多时,只能靠为殡仪馆伴奏和修补墓碑为生。这位大龄单身汉在女人面前颇有魅力,他也乐此不疲,但困窘的生活让他不得不违背初衷,与一位苏联女子假结婚以获得报偿。婚后几日,苏联女子转道投奔西德,将五岁幼子科里亚(Andrei Chalimon 饰)丢给路卡抚养,路卡有一搭没一搭的用对方听不懂的捷克话向科里亚抱怨苏联人的霸道,同时还要应付警察对假结婚的追查以及敌视苏联人的母亲。路卡拜托多位女友照顾科里亚,这对父子也慢慢产生了对彼此的依赖,不久苏联政府要接回孩子,路卡趁着八十年代末混乱的形势,带着科里亚离家出走…… 本片获1997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1996年威尼斯电影节荣誉奖等十几项褒奖。
给我一个爸
-
她来自未来 一百年以后
-
特工风云
-
已完结
复活之日
20世纪80年代,一种名为M-88的病毒在东德陆军细菌研究所失窃。该病毒需在零下10度的环境里保存,超过0度将自我繁殖,并带有极强的毁灭性。偷盗病毒的间谍飞机不慎撞上阿尔卑斯山,次年春天,病毒大肆蔓延。被专家称为“意大利感冒”的疾病席卷全球,死亡人数不断增加。最终世界上只有11国家驻南极科考队的八百多人存活。科学家吉住周三(草刈正雄 饰)和幸存者们成为人类最后的希望。 另一方面,美国反共军人怀疑该病毒为苏联的秘密武器,于是启动核弹装置。而苏联的ARS系统(全自动报复装置)一旦测得本土遭受袭击,将发射境内所有核弹头炸向对手。病毒危机尚未解除,一场毁灭地球的灾难即将来临……
复活之日
-
柏林的女人
-
HD
生为爵士狂
有人戏称这部电影是“四个男人的一台戏”。 影片中基本没有特别引人的情节,没有激烈的动作打斗场面,甚至没有撩人心弦的爱情故事,然而绕有趣味的是,影片除却赢得了1700万观众,还被当时权威电影杂志《苏联银幕》评为1983年最佳影片。 这样一部既叫座又叫好的影片讲述了前苏联20年代四个青年音乐家组办爵士乐队的故事。在那样一个“火红的年代”,属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爵士乐很难被苏联官方接受。出现在影片中几乎所有文化场合的标语“艺术要为劳动人民服务!”是那个时代的典型象征。四个热爱爵士乐的青年就这样不合时宜、一波三折地进行着他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影片拍摄完成的80年代,苏联人已经开始通过一些“非法渠道”接触西方文化,当时,《巴黎最后的探戈》录像带开始半地下流行,持不同政见歌手的音乐会也几乎场场爆满。因此,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影片中发生的故事立刻能得到观众的认同,主人公们对理想的执着、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友谊的坚持也让人感觉亲近和鼓舞。 影片运用幽默诙谐的手法对时代进行嘲讽,用优美的音乐旋律和舞蹈动作打动观众,一个本应沉重的题材得以让人轻松地内省。 导演卡·沙赫纳扎罗夫、编剧亚·巴拉基杨斯基、摄影弗·舍弗兹伊克构成了一个强力组合, 剧本经过10次修改,人物性格设计上的差异赋予了演员极大的发挥空间。透视片中时代里的个体、音乐里的个性,我们看到一种俄罗斯哲学的智慧。或许有一天,你已经忘记了影片故事的情节,但是某些掺杂着辛酸与甜蜜、沮丧与欣喜的电影画面会在脑海中悄然浮现。 影片获1984年法国格勒诺布尔国际音乐片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波兰罗兹国际电影节银奖,并参展1984年伦敦、芝加哥、贝尔格莱德等电影节。
生为爵士狂
-
功勋2007
-
007之雷霆谷
-
绝杀慕尼黑
-
已完结
剑桥风云
故事发生在1934年的英国,菲尔比(托比·斯蒂芬斯 Toby Stephens 饰)、博格思(汤姆·霍兰德 Tom Hollander 饰)和麦克林(鲁伯特·潘瑞-琼斯 Rupert Penry-Jones 饰)是三位在剑桥大学深造的前途无量的年轻人,他们受到了苏联海外情报部门的招募,成为了间谍,这就是之后闻名于历史的剑桥间谍帮。三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将苏联视为实现他们政治理想抱负的肥沃土壤。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间谍帮的成员们被英国政府雇佣,在整个战争期间,他们为苏联提供了无数的珍贵情报,可谓是于无形之中影响了整个战局。1951年,博格思和麦克林因为身份败露而逃往了苏联,剩下菲尔比一人顶着巨大的压力接受了来自英国政府的严酷调查。
剑桥风云
-
空中猛龙
-
DVD
恰巴耶夫
影片《夏伯阳》根据富尔曼诺夫的同名小说改编,前苏联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1934年出品。 片中塑造了夏伯阳这位苏联国内战争中传奇式的英雄人物。该片是苏联电影史上的杰作,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性格化,片中“精神战”一场,堪称场面蒙太奇的典范。 影片荣获1941年斯大林奖金,在1978年评选的国际电影诞生以来100部最佳影片排行榜中,金榜题名。 夏伯阳是苏联国内战争时期传奇式的英雄人物。 这是在严酷的1919年红军同高尔察克白匪军作殊死战的战线上。一阵叮当的铃声,一架三套马车从广阔无垠的俄罗斯原野上飞驰而来。一群被白匪击溃的游击队员衣帽不整,狼狈地迎着马车跑来。马车冲进人群,一个目光锐利,像哥萨克那样歪戴着帽子的人敏捷地站起身来喝住人群。“站住,上哪儿去?”被驱赶得弃枪丢鞋的游击队员们,听到他们指挥员的喊声,马上停下。“来,跟我走!”随着一声令下,人们似乎振作起来,跟着马车往回冲去。车上的机枪吐出火舌,扫向敌村。敌人遭到不曾意料的反击,措手不及,一见马车上那勇士更是吓破了胆,纷纷弃甲而逃。游击队转败为胜,夺回村子。这个率领士兵冲锋陷阵的骁勇的指挥官,就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夏伯阳…… 后把英勇善战的将士说成是夏伯阳式的。
恰巴耶夫
-
小白兔
-
HD
兰茨贝吉斯先生
谢尔盖·洛兹尼察是一位东欧历史的出色记录人。他的记录既涵盖了最近的事件,如《中央广场》(2014)中的乌克兰叛乱,也涵盖了更早的事件,如《国家葬礼》(2019)中的斯大林葬礼。他在展现过去时总是保持警觉,巧妙地运用档案素材,使观众仿佛成为现场目击者。在这部讲述1989年到1991年间,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脱离苏联的影片中也是如此。这一以大量歌唱进行和平抗议的时期被称为"歌唱革命"。 作为独立运动的发起人之一,现年88岁的维陶塔斯·兰茨贝吉斯当时处于历史剧变的中心。借助大量关于示威活动、党代会和苏联军事干预的档案素材,他富于洞察力的思考得到补足。冗长的档案片段见证了在通往自由的道路上,兰茨贝里斯和他的同胞们所需要付出的耐心。这是一堂关于苏联解体的细致而引人入胜的历史课。 本片获IDFA竞赛单元最佳影片奖、最佳剪辑奖。
兰茨贝吉斯先生
-
公民X
-
HD
留给女儿的日记
匈牙利著名女导演梅萨罗什(《收养》)最知名的作品 被禁止发行两年后,在1984年嘎纳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委会大奖! 世界女性电影史上不朽的经典杰作! 梅萨罗什曾被英国国际电影年鉴评选为影坛五大导演之一。 八十年代最好的东欧电影之一 本片1982年拍摄完毕,1984年才准许发行。它反映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匈牙利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这是一部半自传体的影片。导演梅萨罗什是匈牙利著名女导演,她的经历几乎和影片中女主人公一样。1935年年仅5岁时和父亲移居苏联。影片中,女主人公从贾诺什留下的日记里开始理解玛格达,但还是不喜欢她。从玛格达身上,反映了匈牙利的历史的这一段进程。梅萨罗什拍摄了20多部影片。主要的有《九个月》、《郊区的房子》、《就象家—样》、《留给我爱人的日记》(本片续集)、《遗产》、《母亲和女儿》等。本片获得1984年第37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这部斯大林时期的自传体电影《给我孩子的日记》,用50年代的新闻片连续镜头和片断描绘了那个年代复杂的个人和政治景象。在西方被禁止发行两年后,还是在1984年嘎纳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委特别奖。 ★★剧情介绍: 1947年的一天,一批逃往苏联的匈牙利地下党员乘飞机回到布达佩斯,十几岁的小姑娘尤莉也在其中。她父亲,一位著名的雕塑家在苏联30年代大清洗时被捕,杳无音讯。母亲是画家,会多国语言,常带尤莉去看电影,但在尤莉很小的时侯就去世了。尤莉随祖父母回国,住在姑妈玛格达家里。玛格达过去是地下党员,战后是一家报纸的主编,她的公寓华丽而舒适。尤莉在特权阶层子女才能上的学校念书,姑母要收她为养女。但尤莉不同意,她不喜欢玛格达。她逃学去看电影,想念过去的生活,想念父母。尤莉很喜坎姑母的老战友贾诺什,老布尔什维克,大工厂的总工程师。贾诺什的妻子和女儿在一次空袭中被炸死,儿子成了残废。他也很关心尤莉。玛格达后来当了监狱长,积极参与1949年开始的大清洗运动,贾诺什突然失踪了。尤莉决定离开玛格达,到一家工厂当工人。1953年她去监狱探望了贾诺什,她示意将和他的儿子一起等着他自由归来。
留给女儿的日记
-
44号孩子
-
正片
一九四四
1944年……德军与苏联列宁格勒方面军为争夺纳尔瓦地峡进行了一连串战斗。7月,苏军攻占了纳尔瓦,这座古城九百年来一直是俄罗斯和西方世界的分界线。纳尔瓦身后的坦能堡防线是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最后防线,一群20岁出头的爱沙尼亚青年人志愿加入武装党卫军亲卫队第20师,开始在东线迎头痛击苏军装甲部队,为反抗苏联的占领而战。 这不是爱沙尼亚第一次沦为东方和西方、德意志人和斯拉夫人交战的战场。从楚德湖的冰上大战算起,这一战斗已持续了七百多年,夹在中间的爱沙尼亚人也不可避免地被双方裹挟其中,成为历史的牺牲品。…… 到了9月,由于芬兰宣布停止同德国的军事合作并签订莫斯科停战协定,腹背受敌的德军决定撤出爱沙尼亚。苏军尾随着德军一路前进直至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红军中的叶沙尼亚(俄罗斯化的爱沙尼亚人)士兵也亲眼见证了,那面象征着爱沙尼亚民族独立的蓝、黑、白三色旗,于德军撤离的9月18日在塔林市的象征——赫尔曼塔悬挂了四天之后,终于在9月22日被苏联的红旗所取代。…… 占领塔林,并非苏德双方在爱沙尼亚的最后一战。……11月,在萨雷马岛泥泞、茂密的森林中,叶沙尼亚士兵顶着德军舰艇的炮火,驱逐了爱沙尼亚最后一批德军。大规模的战事终于结束了,但和平和自由仍未降临这片小小的国土,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仍难以抚平…… 这,就是爱沙尼亚人的1944年。
一九四四
-
侦察员的功勋
-
雾林寒战
-
HD
希特勒完蛋了
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的柏林,不过与人们通常的印象不同,电脑、网络、迪厅、摇滚乐、液晶电视充斥其中,德国军人摘下古板的面具,转而纵情声色,甚至连希特勒(Mikhail Krylov 饰)都变成一个脱线搞笑的小丑。 化名舒拉伯格的亚历山大•阿谢奇金(Pavel Derevyanko 饰)是一名成功打入纳粹党卫军情报部门的苏联间谍。他夜晚住在柏林郊区的豪华公寓中,与一众大波美女锻练枪法;白天则周旋于希特勒和纳粹高官之间,时刻准备窃取纳粹的重要情报。随着战况日渐激烈,双方的情报战到了关键时刻。苏联方面派来美丽的女间谍金娜(Anna Semenovich 饰)协助舒拉的工作。各种搞笑的事情接连发生……
希特勒完蛋了
-
索比堡
-
HD
通向星际的道路
《通向行星路》的制作期长达三年,它是一部雄心勃勃的意识形态电影,包含着极具开创性的特效和精湛的手工模型作品。这部影片对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2001:A Space Odyssey,1969)中对失重状态、灼热的星球和旋转式的太空站模型的在现实主义描写有着重要影响。 Klushantsev的《通向行星路》捕捉到了太空竞争的时代思潮。按照莫斯科电影官僚的指示,他在影片中增加了苏联第一个绕地卫星的模型。结果,这部五十分钟电影在苏联激起了观众的恐慌。据报道,电影片段在美国电视播放时,有些观众恐慌得晕厥过去。 这使得他随后的影片也是他唯一一部标准长片——1962年的《暴风雨之星》让人有点失望。这部影片是这一时期苏联科幻电影知名度较高的一部,故事由一队到金星探索的苏联航天员展开,队伍中有四个男人,一个女孩,还有一个笨重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很明显是效仿了米高梅影片《禁忌星球》(Forbidden Planet,1956)中的机器人角色)。当两个宇宙飞船被流星摧毁时,这一队人被迫在星球表面下降着陆。他们一着陆就遇到恶毒的蜥蜴人,掠夺性的翼龙和食人的植物,而最后,他们得以逃离,回到太空中。
通向星际的道路
-
第40集完结
胜算
1944年抗日战争期间,打入伪满林河警察厅任刑事科长的中共秘密情工人员唐飞,在中国地下党林河省委书记程国勋和苏联远东情报局局长格拉西姆的领导下,执行苏军远东情报局的“穆丹乌拉”谋略行动。唐飞潜入保安局结识了因国仇家恨而潜入的抗日民主分子蔡梦科长,继而以他的英勇机敏,获得了上司成田的信任,成为保安局的重要人员。但在远东情报局的内鬼,导致唐飞掉进了福原设计的陷阱,暴露了自己。苏共格拉西姆将军决定用一名重要的日本间谍交换唐飞,但唐飞不愿组织付出无谓的代价。最终在中共和苏联秘密情工人员的协助下,唐飞用其超人的智勇胜利完成了任务。 该剧讲述了我党情工人员机智、勇敢并以其特殊的忠诚、大无畏的勇气为反法西斯战斗的胜利做出杰出贡献的故事。
胜算
-
已完结
红色代码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之间爆发了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200万人在这场战役中死亡。据悉苏联人在战争中采用某种生化武器实施了生化种族灭绝,德国士兵汉斯的日记隐约记录了这疯狂的一切。时间到了现代,美国中情局得到消息,其位于保加利亚的基地出现异常状况,可靠消息表明苏联人竭尽全力抹杀和掩藏的生化武器正藏在那里。约翰·麦加希上尉(保罗·罗根 Paul Logan 饰)奉命以化工厂调查官的身份进入保加利亚,并和曾亲眼目睹可怕一幕的军医安娜·贝内特(Manal El-Feitury 饰)接头了解此事。 然而灾难不可避免地爆发了,感染到生化气体的人全部变成嗜血如命、凶残成性的行尸走肉。平静的城市顿时变作杀戮地狱……
红色代码
-
已完结
一九四四
1944年……德军与苏联列宁格勒方面军为争夺纳尔瓦地峡进行了一连串战斗。7月,苏军攻占了纳尔瓦,这座古城九百年来一直是俄罗斯和西方世界的分界线。纳尔瓦身后的坦能堡防线是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最后防线,一群20岁出头的爱沙尼亚青年人志愿加入武装党卫军亲卫队第20师,开始在东线迎头痛击苏军装甲部队,为反抗苏联的占领而战。 这不是爱沙尼亚第一次沦为东方和西方、德意志人和斯拉夫人交战的战场。从楚德湖的冰上大战算起,这一战斗已持续了七百多年,夹在中间的爱沙尼亚人也不可避免地被双方裹挟其中,成为历史的牺牲品。…… 到了9月,由于芬兰宣布停止同德国的军事合作并签订莫斯科停战协定,腹背受敌的德军决定撤出爱沙尼亚。苏军尾随着德军一路前进直至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红军中的叶沙尼亚(俄罗斯化的爱沙尼亚人)士兵也亲眼见证了,那面象征着爱沙尼亚民族独立的蓝、黑、白三色旗,于德军撤离的9月18日在塔林市的象征——赫尔曼塔悬挂了四天之后,终于在9月22日被苏联的红旗所取代。…… 占领塔林,并非苏德双方在爱沙尼亚的最后一战。……11月,在萨雷马岛泥泞、茂密的森林中,叶沙尼亚士兵顶着德军舰艇的炮火,驱逐了爱沙尼亚最后一批德军。大规模的战事终于结束了,但和平和自由仍未降临这片小小的国土,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痛仍难以抚平…… 这,就是爱沙尼亚人的1944年。
一九四四
-
索比堡(国语版)
-
HD
沉默的人1973
一个研究能源的不出名的法国物理学工作者克莱芒·蒂贝尔,1957年在维也纳出席国际热核会议途中被苏联一个披着交响乐队指挥外衣的克格勃分子鲍利斯绑架去苏联。后来蒂贝尔在克格勃的胁迫下为苏联原子能研究所工作了10多年。 16年后,蒂贝尔(化名哈里科夫)作为苏联科学代表团的一名成员,到英国伦敦参观英国新制的热核装置。英国反间谍机关在预谋的车祸中绑架了蒂贝尔,并送到医院打了针剂,使之昏迷。苏联驻英使馆人员匆匆赶到,医生说:“哈已死亡。”不久又伪称已火化。英国当局要蒂贝尔供述混在英国科学家中的克格勃分子,蒂贝尔同意了。这些特务被一一逮捕。英国反间谍机关给了蒂贝尔一笔酬金、一支自卫手枪,让他回法国。克格勃知道蒂贝尔未死并已叛变潜逃,便密令部下追踪,并把他杀死。蒂贝尔一离开英国谍报机关。就处在克格勃的包围之中。他东躲西藏,到处逃命。他逃到法国,在小饭馆里与已改嫁的妻子玛利娅见面,感慨万千。短暂的相会以后,为了逃避克格勃的追踪,又继续逃。他偶然发现鲍利斯也在法国,便冒着最大的危险,乘鲍利斯为日内瓦广播电台录音的时刻,设法混进他的住处,搜出鲍利斯传递情报时用的乐谱作为罪证寄给了法国保安部门。法国当局拘捕了鲍利斯。克格勃无奈,只好不杀死蒂贝尔,以便取得法国释放鲍利斯的交换条件。蒂贝尔以后的命运究竟怎样?看来谁也无法预测。
沉默的人1973
-
多甫拉托夫
-
生化危机诅咒
-
绝杀慕尼黑
-
007之黄金眼
-
DVD
苏联挽歌
“It is a film from an extended series. It is hard to say 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 of “The Soviet Elegy.” There are more than a hundred faces of our compatriots. But, of course, it is not by chance that it is the destiny of a famous political figure, Boris Nikolayevitch Yeltsin, that bears a special accent in the film. Though he got to power following quite typical ways, his uncommon character puts him out of the ordinary, and in the author’s opinion it may be determined by his uncommon human nature. Our hero exists within the tragic pattern of the soviet socialist life. He is a character of a drama, of which he is one of the authors. “The Soviet Elegy” can hardly be called a documentary film in the proper sense. Of course, the author guarantees the accuracy of chronology, but he insists on an artistic mode of thinking, not on a political or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苏联挽歌
-
绝杀慕尼黑(原声版)
-
007之八爪女国语
-
巴比伦柏林 第二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