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編輯相关的影视剧作品集
更多-
HD
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回顧1950年代迄今台灣詩壇與文壇,瘂弦的參與及貢獻,幾乎可說是從一個人的身體力行,縮影了超過六十年的現代詩與文化史。 在創作上,公開發表詩作雖然只有12年(1953-1965),然而作品經典淬煉,經過好幾世代潮流的浪頭,仍傳頌不輟。在編輯事業上,從《創世紀》、《幼獅文藝》到《聯合報副刊》,前後45年編輯生涯開枝散葉,以特有的溫情、智識、人緣風度,前溯五四與日據時期文學傳統,從島內到海外,打造文壇盛世。 紀錄片《如歌的行板》從瘂弦現下在溫哥華的日常生活展開,描繪詩人「退而不休」的文學進行式:依據瘂弦廣結人緣的寬闊關懷,與林亨泰、林懷民、蔣勳、席慕容、吳晟、蘇偉貞、黃永武、馬森、阮義忠等好友,回憶詩、副刊與文壇種種,交織呈現詩人與華文文學界的綿密交流;與張默重回高雄左營眷村,同遊《創世紀》創刊與1950年代創作狂飆、抄寫禁書的「左營軍中廣播電台」、「高雄煉油廠圖書室」等場景;南下成功大學,踏訪「旭町營房」舊址,回憶初來台灣的軍營生活與文友結緣;和接任副刊編務的陳義芝一起到圖書館,翻閱昔年《聯合報》副刊檔案,回憶「副刊王」與「副刊高」(高信疆)競爭互動、合縱連橫的臺灣文學副刊盛世。同時,拍攝團隊也隨詩人重返故鄉河南南陽,回到童年住居與學校,踏勘古城人文環境,追索詩人生命與詩意的根基。 歷經大時代變遷、壯闊波湧的文學生活,在本片中藉著抒情詩般的動人影像,生動而優美地鋪展瘂弦的生命之詩,成就了超越「記錄」的傳記電影新風貌。
他们在岛屿写作如歌的行板
-
亲爱的亚当
-
HD
吃土的十二个月
一個人,一隻狗,在一年當中伴隨季節交替的生活樣貌。長年獨居於輕井澤山間的作家阿勉,一日三餐、一年四季的飲食都取自大自然,山野中的果實、香菇、野草、竹筍皆可上桌。阿勉的文字編輯同時也是女友的真知子,有時會從東京來他的住處拜訪,;而一起烹煮當季食材,然後和心愛的人一起品嚐的料理是最美味。從立春到冬至,懷著感恩之心去收下這些由大自然所孕育出的食物,就像是懷抱一股珍惜活在此刻瞬間的感受。阿勉在山野生活中,慢慢習得何為人生的精髓。無論是料理、灑掃還是寫作,阿勉習慣將每天該做的事都一一細心做好,雖然如此,至今卻仍無法決定該如何處理13年前就已過世的妻子骨灰…… 本片改編自作家水上勉的料理散文【吃土的日子】,由演技派的澤田研二與松隆子主演,電影中的料理出自料理之神土井善晴之手,這是一部用四季料理描繪人生之味的電影。日本的茶道及花道將無形的禪融入於具體的事物中,本作則將禪融合在日常的料理之中,做菜如此,做其他事情也是如此,灑掃、洗衣、釀酒、寫作,無論做什麼都全心全意,活在當下,這就是禪。
吃土的十二个月
-
导火新闻线
- 首页
- 上一页
- 1
- 下一页
- 末页